到2025年,通過數字化改革賦能,打造泛在協同的物聯感知、安全高效的基礎設施、集約共享的數據底座、智能敏捷的處理響應和惠民優政的應用場景,實現“高效辦成一件事,精準服務一個人,全面智理一座城”,城市數字化轉型和全場景智慧應用建設走在全國前列,全面支撐超大規模城市治理,成為國際國內新型智慧城市標桿。
新型基建高標準支撐。建成移動、固網“雙千兆”全光網城市,實現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,全面建成統一的智能感知、云網環境、城市大腦等基礎支撐體系,物聯感知場景需求滿足率80%。
數據資源高價值運用。公共數據歸集、共享、應用、流通及開放水平大幅提升,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,重點領域城市大腦連通率達到100%,信息資源部門間共享率達到90%,管用實用、群眾滿意的建設成果不斷涌現,新增100個智慧城市典型應用場景。
數字政府高水平運行。滿足市民企業需求的網上政務服務體系全面建成,網上政務服務水平進入全國前列,審批環節和辦理時限大幅壓縮,政務數字化辦公全面提升政府運行效能,實現政務服務掌上辦、自助辦事項數800項,政務辦公移動端覆蓋率達到90%。
惠民服務高品質提升。基于“市民碼”的民生服務總入口“i武漢”和數字化民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,各領域數字便民服務水平顯著提升,“i武漢”匯聚事項數達300項以上,成為數字生活融合體驗先導區。
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。“光芯屏端網云智”等數字新產業加速發展,平臺經濟、共享經濟、線上經濟等新業態更加強健,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達到12%,線上經濟交易額達到25000億。
附件:關于印發《武漢市新型智慧城市“十四五”規劃》的通知
咸政辦發〔2022〕15號;健全消防安全責任體系;優化社會消防治理體系;加快公共消防基礎建設;強化消防救援力量體系;提升公眾消防安全素質
服務業增加值增加到446.53億元;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300億元;新增5家天門品牌;打造2個產值10億元的現代物流產業集群;培育10家以上國家3A級物流企業
所有行政村達到全省綠色示范村建設標準,建成一批林業產業化基地集群,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117億元,全市森林覆蓋率,森林蓄積量穩步增長,分別達到30.5%和620萬立方米
建立新時代湖北藝術創作體系,全省藝術事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得到進一步改善,高水平創作表演人才脫穎而出,層次分明,專業齊備的藝術人才培養體系逐漸形成
到2025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18.47億美元,出口總額達到17.4億美元;實現利用外資(FDI)規模達到6000萬美元;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1億元
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以2021年預計完成數為基數,按年均增速8%測算,保障市委市政府重大建設項目資金需求,實現財政對發展的投入逐年增長
十政辦發〔2022〕13號,賦予不同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,形成高度集聚,優勢互補,各具特色的“一核兩帶六區多點”的服務業總體空間布局
襄政辦發〔2022〕10號,338043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全部納入醫保覆蓋范圍,參保率達100%;住院費醫療保險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達94%
襄政發〔2022〕10號,發電裝機達到1160萬千瓦,增加煤炭儲備能力130萬噸,增加天然氣儲備調峰能力177萬立方米
襄政辦發〔2022〕12號,實現周邊省份省會城市1天內送達,東南沿海主要港口城市2天內送達,其他省會城市與口岸城市3天內送達,鐵路和水運貨運量增加50%以上
荊政辦發〔2022〕6號,城鎮新增就業27.5萬人以上,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2.7年,扶持大學生創業1萬人,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%以內
咸民政發[2022]6號,養老床位總數達到3萬張以上,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達到60%,社區日間照料設施覆蓋率100%,設施達標率100%
武政規〔2022〕6號,鼓勵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,達到500萬元及以上的智能化改造項目,給予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補助;促進中小企業上云
武政〔2022〕10號,加快融入全球123快貨物流圈,努力創建國家物流樞紐經濟示范區,社會物流總額達到5.5萬億元,物流業增加值達到2000億元
到2026年,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達到33個,500Mbps及以上用戶占比達到90%,數據中心算力規模超過1500PFLops,軟件產業規模達到4500億元
武政〔2022〕1號;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;城市生態品質穩步提升;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更加健全;約束性指標15項,預期性指標7項
到2025年,武漢經開區地區生產總值向4000億元邁進,集聚“萬億項目,千億企業,百萬人口,中國車谷建設取得明顯成效
網絡基礎設施進一步優化 融合創新應用進一步深化 產業支撐能力進一步提升 實施網絡設施強基行動 實施產業支撐提升行動